
(點擊上方圖片可看到〝新聞完整報導〞喔!)
#走在路上天降水泥的機率
#出門要翻農民曆
#活在賭運氣的時代
#走騎樓要戴頭盔
前幾天才跟朋友聊到,營造修繕的行業正在式微,很多人覺得這不是一門太辛苦,或是不太有前途的產業,而缺工問題嚴峻造成的不對等高工資和高時間成本,也確實反應在高房價上。
身為建商,其實有很多種經營方式。
有些人在早年就買下大片土地,放著養地,等時間推動價值翻漲,那是最輕鬆也最能賺錢的模式。
但行業內的大家都知道,像我們 #龍昊建設這種都更建商,選擇都更與整合的這條路不是最輕鬆的,甚至可以說是 #最吃力不討好的。
都更常常十年磨一劍,耗時耗力,結果卻可能石沉大海,真的是把時間金錢都丟在海裡的那種。#因為這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結果的產業。
大家在吵打房、打營建產業、不友善的環境與政策、酸民歡呼不是經濟火車頭所以倒多一點也只是剛好……諸如此類的惡意,但營造產業惡化和民眾之間的關係,遠比單純買不買新房屋更嚴重。
這不是產業小事,而是 #全民的隱憂。
試想當全台公共建設沒有維護,雙北密集林立的老房子沒人願意修繕、改建,這樣的代價是什麼呢?
我們每天走在街頭,頭上不只是藍天白雲,炎炎夏日等來的不是天降甘霖,也可能是隱藏著巨大危機:
#外牆磁磚剝落
#混凝土塊掉落
#甚至騎樓、#陽台結構因老化而崩塌
這些都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真實發生的事。
有沒有發現,這兩年關於騎樓內結構崩塌或掉落的新聞挺多的?
先前可能颱風地震後才提醒磁磚掉落、女兒牆結構倒塌……而這些,可能日後是生活的日常。
今天,路邊就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意外。又或許我們不應該視為「意外」!
深入雙北危老住宅的實際現場,許多肉眼可見的結構危險,會發生這些狀況只是「#意料之中的遲早」,不出事就只是在比運氣~
走在馬路上,本來應該是最日常的事,可是想想看:
#如果砸下來的是磁磚?
#如果掉落的是混凝土?
#如果是在孩子走在我們身邊的那一刻?
那一瞬間的後果,誰承擔得起?
其實,一棟房子不是永遠安全的,它需要專業的維護與世代的更新,因為它跟人體一樣也是有 #使用壽命!
何況歷經 #多年風雨地震損耗,早年興建 #施工品質或許沒有做到設計應該有的強度,又或許因為 #違建造成結構破壞和建築載重的問題,這些讓建築物折壽的行為都讓現存的老房子更危險。
我衷心希望,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。
也希望社會能更重視 #都更建設的價值,因為這不只是產業,而是我們 #每一個家庭的安全。
如果我們繼續忽視重建修繕、輕視營造建設業的價值,新聞繼續汙名化所有建商都是與民眾價值對立的惡人,是高房價的元凶,未來是不是每個人走在路上,都要心驚膽顫?
安全感不是理所當然,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守護。
★這不只是產業的問題,更 #是全民的課題。
因為這關乎你我的安全與未來。
都市更新、危老重建,不是單純的投資與利益問題,而是 #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。
建設營造行業的專業價值,需要被肯定、被支持;缺工缺料高成本、缺乏現實感的都更政策,以及營造建設環境政策不友善,需要被重視和真正協助,因為這關乎:
★居住安全
★城市永續
★下一代的生活品質
今天的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,不能等到意外發生後才追悔。我們要正視問題,積極更新,
不只為了自己,也為了社會上的他人,
更新危老建物,一起讓城市更安全、更美好。